据人民网广东频道报道:“7月1日,广州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改革实验区、校遴选的通知》,将在全市遴选若干实验区和100所左右实验学校,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实验,秋季开课。到2022年,实现人工智能教育覆盖全市学校。”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在广州中小学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是人工智能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使命。2019年5月,广州市入选2019年度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而实际上深圳市“海发会”早在2019年1月就接触并在4月就促成了智能机器人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运用及发展。现在仍在研究继续深入,持续跟踪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成效。
“小墨、小墨,现在几点钟了?”在深圳普得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叶军的办公室内,叶军正对着面前的智能机器人小墨提问。叶军是海发会谢频会长在清华大学的校友,199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微电子专业,电子工程硕士,后赴美留学。他于2002年在美国圣地亚哥创建了Symwave,Inc。(芯微),并带领中美团队成功完成了包括全球第一颗USB3.0和IEEE1394B-1600芯片在内的多项芯片开发,成为苹果、西部数字(WD)等一流品牌的核心芯片供应商。“现在是北京时间2019年1月25日星期五15时15分43秒。”听到叶军的问题后,小墨分别用中文和英文给予流畅回答,声音可爱而清脆。
研究表明,机器人在特殊教育领域有着重要意义。与真人交流不同,特殊儿童面对机器人不会产生太大压力,机器人也不会有嘲笑、欺负特殊儿童的行为。叶军认为,特殊教育费用高,专业人才不足,人工智能机器人辅助教育正好可以扭转这一局面。
在叶军看来,机器人介入特殊教育领域,目前在国内市场还是一片“蓝海”。特殊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孤独症(自闭症)、脑瘫、发育迟缓、多动症、暴力倾向和学习困难等。以孤独症为例,机器人可以在提高注意力、调整情绪、开发社交能力和提升自信心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让机器人从玩具升级为教具。
深圳市海外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会会长谢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融合式教育是当前最好的特殊教育方式,但让特殊儿童跟正常儿童一起上学成长,现实环境中困难重重,效果也差强人意。人工智能机器人运用到特殊教育领域,可以很好地破解融合式教育面临的困难。这一设想与叶军的想法不谋而合。
目前在中国,鲜有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的机器人应用到特殊教育领域,这项研究我们比较超前。运用资源和技术做点实事,让更多人的关注这个领域,关爱这些孩子,这是我们的愿景。
达成一致观念后,2019年4月海发会人工智能特殊教育研发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在福田区残联三楼的特殊儿童康复中心举行,“海发会”会长谢频先生参与并发言。从此拉开了深圳市人工智能在特殊儿童教育领域的新篇章。
人工智能机器人一经推出,广受特殊儿童家长的欢迎,都争相让智能机器人成了孩子们的好朋友好老师。
未来已来,儿童智能机器人教育大势所趋。“海发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还将持续跟进,让我们拭目以待!